Python-自学笔记

  |     |   本文总阅读量:

赘述

mac自带python2.7版本,但是最新版本和旧版本不兼容,所以还是决定重新下载新版本,并且新版本是可以和旧版本兼容的。

在安装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小坑,特此记录一些命令行的使用,方便后期查找。

sudo vim ~/.bash_profile //修改本地的环境变量
echo $PATH // 查看本地的环境变量
source ~/.bash_profile // 让刚刚设置的环境变量生效

使用中文添加的配置

# -*- coding: utf-8 -*-

数据类型

整数

Python可以处理任意大小的整数,当然包括负整数,在Python程序中,整数的表示方法和数学上的写法一模一样,例如:1,100,-8080,0,等等。

计算机由于使用二进制,所以,有时候用十六进制表示整数比较方便,十六进制用0x前缀和0-9,a-f表示,例如:0xff00,0xa5b4c3d2,等等。

浮点数

浮点数也就是小数,之所以称为浮点数,是因为按照科学记数法表示时,一个浮点数的小数点位置是可变的

整数和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方式是不同的,整数运算永远是精确的(除法难道也是精确的?是的!),而浮点数运算则可能会有四舍五入的误差。

字符串

字符串是以’’或””括起来的任意文本,比如’abc’,”xyz”等等。请注意,’’或””本身只是一种表示方式,不是字符串的一部分,因此,字符串’abc’只有a,b,c这3个字符。

如果需要用掉''或者""这个时候外层嵌套就需要对应相反的符号

如果同时包含的话,就需要转义字符:

'Bob said \"I\'m OK\".'
\n 表示换行
\t 表示一个制表符
\\ 表示 \ 字符本身

如果里面又用到了反斜杠那么就需要raw字符

r'\(~_~)/ \(~_~)/'

如果需要表示多行的话

'''Line 1
Line 2
Line 3'''

布尔值

布尔值和布尔代数的表示完全一致,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、False两种值,要么是True,要么是False,在Python中,可以直接用True、False表示布尔值(请注意大小写),也可以通过布尔运算计算出来。

布尔值可以用and、or和not运算。

and运算是与运算,只有所有都为 True,and运算结果才是 True。

or运算是或运算,只要其中有一个为 True,or 运算结果就是 True。

not运算是非运算,它是一个单目运算符,把 True 变成 False,False 变成 True。

空值

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,用None表示。None不能理解为0,因为0是有意义的,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。

list

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,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,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.list是数学意义上的有序集合,也就是说,list中的元素是按照顺序排列的。

命名方式

L = [‘Michael’, 100, True]
empty_list = []

查询 L[1]L[-1]

添加 L.append('da')L.insert(0, '22')

删除 L.pop()L.pop(1)

修改 L[0] = 'da'

tuple

tuple是另一种有序的列表,中文翻译为元组tuplelist非常类似,但是tuple一旦创建完成,就不能再修改。

命名方式

t = (‘Adam’, ‘Lisa’, ‘Bart’)

用法同上,不过只能查询

因为创建单数据会有歧义,所以需要加个

t = (1,)
t = ('Adam',)

逻辑语句

if elif else

计算机之所以能做很多自动化的任务,因为它可以自己做条件的判断。

注: Python 代码的缩进规则。具有相同缩进的代码被视为代码块。
if 语句后接表达式,然后用 : 表示代码开始

score = 85

if score>=90:
    print 'excellent'
elif score>=80:
    print 'good'
elif score>=60:
    print 'passed'
else:
    print 'failed'

for

L = [75, 92, 59, 68]
sum = 0.0
for value in L:
    sum += value
print sum / 4

while

计算 1 + 2 + 4 + 8 + 16 + … 的前20项的和。

sum = 0
x = 1
n = 1
while True:
    sum += x
    x *= 2
    n += 1
    if n >20:
        break
print sum

0-100 只计算奇数的值

sum = 0
x = 0
while True:
    x = x + 1
    if x > 100:
        break
    if x % 2 == 0:
        continue
    sum += x
print sum

多重循环

1-100 十位数比各位数小的数

for x in [ 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 ]:
    for y in [ 0, 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 ]:
        if x < y:
            print x * 10 + y

dict

从字名可以理解为「字典」,类似于java中的map,是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。

dict的第一个特点是查找速度快,无论dict有10个元素还是10万个元素,查找速度都一样。而list的查找速度随着元素增加而逐渐下降。

不过dict的查找速度快不是没有代价的,dict的缺点是占用内存大,还会浪费很多内容,list正好相反,占用内存小,但是查找速度慢。

由于dict是按 key 查找,所以,在一个dict中,key不能重复

dict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存储的key-value序对是没有顺序的!这和list不一样:

dict的第三个特点是作为 key 的元素必须不可变,Python的基本类型如字符串、整数、浮点数都是不可变的,都可以作为 key。但是list是可变的,就不能作为 key。

命名方式

d = {
    'Adam': 95,
    'Lisa': 85,
    'Bart': 59
}

查询 d['Adam']d.get('Adam'),在取值的时候最好需要判断一下: ‘Adam’ in d.

修改 d['Adam'] = 32

增加 d['Weizi'] = 32

删除 d.pop('Adam')del(d['Adam'])

set

dict的作用是建立一组 key 和一组 value 的映射关系,dict的key是不能重复的。

有的时候,我们只想要 dict 的 key,不关心 key 对应的 value,目的就是保证这个集合的元素不会重复,这时,set就派上用场了。

set 持有一系列元素,这一点和 list 很像,但是set的元素没有重复,而且是无序的,这点和 dict 的 key很像。

set的内部结构和dict很像,唯一区别是不存储value,因此,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set中速度很快。

set存储的元素和dict的key类似,必须是不变对象,因此,任何可变对象是不能放入set中的。

命名方式:

s = set(['A', 'B', 'C'])

查询 由于set存储的是无序集合,所以我们没法通过索引来访问。访问 set中的某个元素实际上就是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set中。'Bart' in s

增加 s.add(1)

删除 s.remove(1)

函数

函数用于解决重复的代码块,统一封装成一个功能,以便需要直接调用。

调用 abs 函数

>>> abs(100)
100
>>> abs(-20)
20
>>> abs(12.34)
12.34

调用函数的时候,如果传入的参数数量不对,会报TypeError的错误,并且Python会明确地告诉你

如果传入的参数数量是对的,但参数类型不能被函数所接受,也会报TypeError的错误,并且给出错误信息:str是错误的参数类型

而比较函数 cmp(x, y) 就需要两个参数,如果 x<y,返回 -1,如果 x==y,返回 0,如果 x>y,返回 1:

>>> cmp(1, 2)
-1
>>> cmp(2, 1)
1
>>> cmp(3, 3)
0

编写函数

在Python中,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 def 语句,依次写出函数名、括号、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:,然后,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,函数的返回值用 return 语句返回。

我们以自定义一个求绝对值的 my_abs 函数为例:

def my_abs(x):
    if x >= 0:
        return x
    else:
        return -x

具有多返回值的函数

函数也是可以拥有多个返回值的,比如我们经常遇到需要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点,给出坐标、位移和角度,就可以计算出新的坐标。

import math
def move(x, y, step, angle):
    nx = x + step * math.cos(angle)
    ny = y - step * math.sin(angle)
    return nx, ny

>>> x, y = move(100, 100, 60, math.pi / 6)
>>> print x, y
151.961524227 70.0

其实返回的值是一个tuple

但是,在语法上,返回一个tuple可以省略括号,而多个变量可以同时接收一个tuple,按位置赋给对应的值,所以,Python的函数返回多值其实就是返回一个tuple,但写起来更方便。

递归函数

在函数内部,可以调用其他函数。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,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。

def fact(n):
    if n==1:
        return 1
    return n * fact(n - 1)

使用递归函数需要注意防止栈溢出。在计算机中,函数调用是通过栈(stack)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,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,栈就会加一层栈帧,每当函数返回,栈就会减一层栈帧。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,所以,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,会导致栈溢出。可以试试计算 fact(10000)。

默认参数

定义函数的时候,还可以有默认参数。

函数的默认参数的作用是简化调用,你只需要把必须的参数传进去,但是在需要的时候,又可以传入额外的参数来覆盖默认参数值。

我们来定义一个计算 x 的 N 次方的函数

def power(x, n):
    s = 1
    while n > 0:
        n = n - 1
        s = s * x
    return s

可变参数

如果想一个函数能接收任意个参数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可变参数:

def fn(*args):
    print args

计算传入数的平均值:

def average(*args):
    sum = 0
    if len(args) == 0:
        return 0.0
    for value in args:
        sum += value
    return sum * 1.0 / len(args)

print average()
print average(1, 2)
print average(1, 2, 2, 3, 4)

可变参数也不是很神秘,Python解释器会把传入的一组参数组装成一个tuple传递给可变参数,因此,在函数内部,直接把变量 args 看成一个 tuple 就好了。

对 list 进行切片

取一个list的部分元素是非常常见的操作。比如,一个list如下:

>>> L = ['Adam', 'Lisa', 'Bart', 'Paul']

L = [1,2,3,4,5,6,7,8,9,10]
print(L[0:4])
print(L[1:3])
print(L[:3])
print(L[3:])
print(L[::])
print(L[0:4:2])
print(L[2::3])
print(L[2::3])

[1, 2, 3, 4]
[2, 3]
[1, 2, 3]
[4, 5, 6, 7, 8, 9, 10]
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]
[1, 3]
[3, 6, 9]

请利用切片,取出:

  1. 前10个数;
  2. 3的倍数;
  3. 不大于50的5的倍数。

    L = range(1, 101)
    
    print L[0:10]
    print L[2::3]
    print L[4:50:5]
    

倒序切片

利用倒序切片对 1 - 100 的数列取出:

  • 最后10个数;

  • 最后10个5的倍数。

    L = range(1, 101)
    print L[-10:]
    print L[-46::5]
    

字符串切片

字符串有个方法 upper() 可以把字符变成大写字母:

>>> 'abc'.upper()
'ABC'

但它会把所有字母都变成大写。请设计一个函数,它接受一个字符串,然后返回一个仅首字母变成大写的字符串。

def firstCharUpper(s):
    return s[:1].upper()+s[1:]

print firstCharUpper('hello')
print firstCharUpper('sunday')
print firstCharUpper('september')

什么是迭代

在Python中,如果给定一个list或tuple,我们可以通过for循环来遍历这个list或tuple,这种遍历我们成为迭代(Iteration)。

在Python中,迭代是通过 for … in 来完成的,而很多语言比如C或者Java,迭代list是通过下标完成的,比如Java代码:

for (i=0; i<list.length; i++) {
    n = list[i];
}

可以看出,Python的for循环抽象程度要高于Java的for循环。

因为 Python 的 for循环不仅可以用在list或tuple上,还可以作用在其他任何可迭代对象上。

因此,迭代操作就是对于一个集合,无论该集合是有序还是无序,我们用 for 循环总是可以依次取出集合的每一个元素。

注意: 集合是指包含一组元素的数据结构,我们已经介绍的包括:
1. 有序集合:list,tuple,str和unicode;
2. 无序集合:set
3. 无序集合并且具有 key-value 对:dict

而迭代是一个动词,它指的是一种操作,在Python中,就是 for 循环。

迭代与按下标访问数组最大的不同是,后者是一种具体的迭代实现方式,而前者只关心迭代结果,根本不关心迭代内部是如何实现的。

索引迭代

Python中,迭代永远是取出元素本身,而非元素的索引。

对于有序集合,元素确实是有索引的。有的时候,我们确实想在 for 循环中拿到索引,怎么办?

方法是使用 enumerate() 函数:

>>> L = ['Adam', 'Lisa', 'Bart', 'Paul']
>>> for index, name in enumerate(L):
...     print index, '-', name
... 
0 - Adam
1 - Lisa
2 - Bart
3 - Paul

迭代 dict 的 value

我们已经了解了dict对象本身就是可迭代对象,用 for 循环直接迭代 dict,可以每次拿到dict的一个key。

如果我们希望迭代 dict 对象的value,应该怎么做?

dict 对象有一个 values() 方法,这个方法把dict转换成一个包含所有value的list,这样,我们迭代的就是 dict的每一个 value:

d = { 'Adam': 95, 'Lisa': 85, 'Bart': 59 }
print d.values()
# [85, 95, 59]
for v in d.values():
    print v
# 85
# 95
# 59

如果仔细阅读Python的文档,还可以发现,dict除了values()方法外,还有一个 itervalues() 方法,用 itervalues() 方法替代 values() 方法,迭代效果完全一样:

d = { 'Adam': 95, 'Lisa': 85, 'Bart': 59 }
print d.itervalues()
# <dictionary-valueiterator object at 0x106adbb50>
for v in d.itervalues():
    print v
# 85
# 95
# 59

那这两个方法有何不同之处呢?

  1. values() 方法实际上把一个 dict 转换成了包含 value 的list。

  2. 但是 itervalues() 方法不会转换,它会在迭代过程中依次从 dict 中取出 value,所以 itervalues() 方法比 values() 方法节省了生成 list 所需的内存。

  3. 打印 itervalues() 发现它返回一个 对象,这说明在Python中,for 循环可作用的迭代对象远不止 list,tuple,str,unicode,dict等,任何可迭代对象都可以作用于for循环,而内部如何迭代我们通常并不用关心。

如果一个对象说自己可迭代,那我们就直接用 for 循环去迭代它,可见,迭代是一种抽象的数据操作,它不对迭代对象内部的数据有任何要求。

迭代 dict 的 key

我们了解了如何迭代 dict 的key和value,那么,在一个 for 循环中,能否同时迭代 key和value?答案是肯定的。

首先,我们看看 dict 对象的 items() 方法返回的值:

>>> d = { 'Adam': 95, 'Lisa': 85, 'Bart': 59 }
>>> print d.items()
[('Lisa', 85), ('Adam', 95), ('Bart', 59)]

生成列表

>>> range(1, 11)
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, 10]

>>> L = []
>>> for x in range(1, 11):
...    L.append(x * x)
... 
>>> L
[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, 100]

但是循环太繁琐,而列表生成式则可以用一行语句代替循环生成上面的list:

>>> [x * x for x in range(1, 11)]
[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, 100]

这种写法就是Python特有的列表生成式。利用列表生成式,可以以非常简洁的代码生成 list。

写列表生成式时,把要生成的元素 x * x 放到前面,后面跟 for 循环,就可以把list创建出来,十分有用,多写几次,很快就可以熟悉这种语法。

复杂表达式

使用for循环的迭代不仅可以迭代普通的list,还可以迭代dict。

假设有如下的dict:

d = { 'Adam': 95, 'Lisa': 85, 'Bart': 59 }

print([(x,y+1 )for x,y in d.items()])

条件过滤

列表生成式的 for 循环后面还可以加上 if 判断。例如:

>>> [x * x for x in range(1, 11)]
[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, 100]

如果我们只想要偶数的平方,不改动 range()的情况下,可以加上 if 来筛选:

>>> [x * x for x in range(1, 11) if x % 2 == 0]
[4, 16, 36, 64, 100]

有了 if 条件,只有 if 判断为 True 的时候,才把循环的当前元素添加到列表中。

高阶函数

map

map其实就是将一个iterable里的数据一次取出来,然后进行相应的函数操作,并顺序返回成iterable

>>> def f(x):
...     return x * x
...
>>> r = map(f,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])
>>> list(r)
[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]

reduce

reduce针对于iterable,依次取出两个数进行函数处理,返回的值再与下一个数进行函数处理,最后返回最终的结果。

>>> def add(x, y):
...     return x + y
...
>>> reduce(add, [1, 3, 5, 7, 9])
25

filter

顾名思义,就是对集合进行刷选,针对传入函数的返回值进行判断,如果为True则保留,否则直接删除。

def is_odd(n):
    return n % 2 == 1

list(filter(is_odd, [1, 2, 4, 5, 6, 9, 10, 15]))

sorted

排序也是在程序中经常用到的算法。无论使用冒泡排序还是快速排序,排序的核心是比较两个元素的大小。如果是数字,我们可以直接比较,但如果是字符串或者两个dict呢?直接比较数学上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,因此,比较的过程必须通过函数抽象出来。

Python内置的sorted()函数就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:

>>> sorted([36, 5, -12, 9, -21], key=abs)
[5, 9, -12, -21, 36]

其他函数

返回函数

高阶函数除了可以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外,还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。

我们来实现一个可变参数的求和。通常情况下,求和的函数是这样定义的:

def calc_sum(*args):
    ax = 0
    for n in args:
        ax = ax + n
    return ax

但是,如果不需要立刻求和,而是在后面的代码中,根据需要再计算怎么办?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结果,而是返回求和的函数:

def lazy_sum(*args):
    def sum():
        ax = 0
        for n in args:
            ax = ax + n
        return ax
    return sum

当我们调用lazy_sum()时,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,而是求和函数:

>>> f = lazy_sum(1, 3, 5, 7, 9)
>>> f
<function lazy_sum.<locals>.sum at 0x101c6ed90>

调用函数f时,才真正计算求和的结果:

>>> f()
25

闭包

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gs,所以,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,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,所以,闭包用起来简单,实现起来可不容易。

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,返回的函数并没有立刻执行,而是直到调用了f()才执行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:

def count():
    fs = []
    for i in range(1, 4):
        def f():
             return i*i
        fs.append(f)
    return fs

f1, f2, f3 = count()

在上面的例子中,每次循环,都创建了一个新的函数,然后,把创建的3个函数都返回了。

你可能认为调用f1(),f2()和f3()结果应该是1,4,9,但实际结果是:

>>> f1()
9
>>> f2()
9
>>> f3()
9

注: 返回闭包时牢记一点: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,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。

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?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,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,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,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:

def count():
    def f(j):
        def g():
            return j*j
        return g
    fs = []
    for i in range(1, 4):
        fs.append(f(i)) # f(i)立刻被执行,因此i的当前值被传入f()
    return fs

再看看结果:

>>> f1, f2, f3 = count()
>>> f1()
1
>>> f2()
4
>>> f3()
9

匿名函数

当我们在传入函数时,有些时候,不需要显式地定义函数,直接传入匿名函数更方便。

在Python中,对匿名函数提供了有限支持。还是以map()函数为例,计算f(x)=x2时,除了定义一个f(x)的函数外,还可以直接传入匿名函数:

>>> list(map(lambda x: x * x, [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]))
[1, 4, 9, 16, 25, 36, 49, 64, 81]

装饰器函数

def log(func):
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print('call %s():' % func.__name__)
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return wrapper

观察上面的log,因为它是一个decorator,所以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,并返回一个函数。我们要借助Python的@语法,把decorator置于函数的定义处:

@log
def now():
    print('2015-3-25')

调用now()函数,不仅会运行now()函数本身,还会在运行now()函数前打印一行日志:

>>> now()
call now():
2015-3-25

把@log放到now()函数的定义处,相当于执行了语句:

now = log(now)

由于log()是一个decorator,返回一个函数,所以,原来的now()函数仍然存在,只是现在同名的now变量指向了新的函数,于是调用now()将执行新函数,即在log()函数中返回的wrapper()函数。

wrapper()函数的参数定义是(*args, **kw),因此,wrapper()函数可以接受任意参数的调用。在wrapper()函数内,首先打印日志,再紧接着调用原始函数。

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传入参数,那就需要编写一个返回decorator的高阶函数,写出来会更复杂。比如,要自定义log的文本:

def log(text):
    def decorator(func):
    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    print('%s %s():' % (text, func.__name__))
    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    return wrapper
    return decorator

这个3层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:

@log('execute')
def now():
    print('2015-3-25')

和两层嵌套的decorator相比,3层嵌套的效果是这样的:

>>> now = log('execute')(now)

因为返回的那个wrapper()函数名字就是’wrapper’,所以,需要把原始函数的name等属性复制到wrapper()函数中,否则,有些依赖函数签名的代码执行就会出错。

不需要编写wrapper.name = func.name这样的代码,Python内置的functools.wraps就是干这个事的,所以,一个完整的decorator的写法如下:

import functools

def log(func):
    @functools.wraps(func)
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print('call %s():' % func.__name__)
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return wrapper

或者针对带参数的decorator:

import functools

def log(text):
    def decorator(func):
        @functools.wraps(func)
        def wrapper(*args, **kw):
            print('%s %s():' % (text, func.__name__))
            return func(*args, **kw)
        return wrapper
    return decorator

偏函数

Python的functools模块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功能,其中一个就是偏函数(Partial function)。要注意,这里的偏函数和数学意义上的偏函数不一样。

在介绍函数参数的时候,我们讲到,通过设定参数的默认值,可以降低函数调用的难度。而偏函数也可以做到这一点。举例如下:

int()函数可以把字符串转换为整数,当仅传入字符串时,int()函数默认按十进制转换:

def int2(x, base=2):
    return int(x, base)

这样,我们转换二进制就非常方便了:

>>> int2('1000000')
64
>>> int2('1010101')
85
#rewardButton { background-color: #ea6f5a; } .btn-pay { margin-bottom: 20px; padding: 8px 25px; font-size: 16px; color: #fff; background-color: #ea6f5a; } .btn { display: inline-block; margin-bottom: 0; font-weight: 400; text-align: center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touch-action: manipulation; cursor: pointer; background-image: none; border: 1px solid transparent; white-space: nowrap; padding: 6px 12px; font-size: 14px; line-height: 1.42857; border-radius: 4px; -webkit-user-select: none; -moz-user-select: none; -ms-user-select: none; user-select: none; } #QR img{ height: 200px; height: 200px; margin: 20px; }
文章目录
  1. 1. 赘述
  2. 2. 数据类型
  3. 3. list
  4. 4. tuple
  5. 5. 逻辑语句
  6. 6. dict
  7. 7. set
  8. 8. 函数
  9. 9. 对 list 进行切片
  10. 10. 倒序切片
  11. 11. 字符串切片
  12. 12. 什么是迭代
  13. 13. 索引迭代
  14. 14. 迭代 dict 的 value
  15. 15. 迭代 dict 的 key
  16. 16. 生成列表
  17. 17. 复杂表达式
  18. 18. 条件过滤
  19. 19. 高阶函数
  20. 20. 其他函数
您是第 位小伙伴 | 本站总访问量 | 已经写了 120.4k 字啦

载入天数...载入时分秒...